第69章 百年后,可无忧矣(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la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董璜带着贾诩拜访了董卓,从地缘方面强调了并州的重要性,表示北方统一的关键就在于并州。

董卓听的啧啧称奇,受制于时代的限制,董卓一直觉得并州又穷人又少,根本不是什么好地方,怎么到了董璜的嘴里就是霸业之基了呢?

要不是董卓无比信任董璜的军事眼光,董璜又举出了晋国依靠表里山河的地利,西迫秦国、东制齐国、南御荆楚、北拓戎狄做了百年霸主的例子,董卓还真不会同意。

当董璜说完后,董卓陷入了沉思,“元伯,你说的话我是相信的,但是现在确实没有钱粮和兵员来支持大战啊!不如缓一缓?”

“叔父,恕我直言,此事不能缓!”

“为何?”董卓饶有兴致的询问起来。

“草原的胡人部落逐水草而居,冬天草木枯萎、牛羊马匹难以找到足够的草料,胡人不能迁徙,往往固定一处,失去了闪转腾挪的空间,胡人最强的机动性已经丧失,这是其一。”

“其二,此前从未有过冬日发兵征讨胡人的先例,胡人必然无备。”

“其三,胡人冬日粮食物资紧缺,我听于夫罗所言,不少男子一日都只能吃一餐,体魄已经不足。”

“其四,冬季不止胡人无备,关东诸侯也无法行动,纵使探查到我军行动,他们也没有办法干涉。”

“而这些条件都是在冬天才具备的,因此大汉要是想北伐草原,最好的选择就是冬天。再加上于夫罗兄弟的尽心帮助,敌军虚实我等尽知,当速图之,迟则生变!”

董璜说完后一脸坦诚的看向董卓,等待着董卓的表达。

董卓则是愣愣的看向董璜,眼中神色复杂,有欣慰也有羡慕,更有说不出的失落,“元伯,我不及你啊!”

董璜一愣,看到董卓那落寞的表情也不好受,“叔父,我……”

董卓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满脸高兴的道,“我家的千里驹已经彻底长成了啊!”

“田晏、夏育这些人给你提鞋都不配,凉州三明也比不上你啊!”

听到叔父如此夸赞自己,董璜都不好意思了,有这么夸张吗?

董卓作为和异族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将,再清楚不过董璜这短短几句话中所蕴含的高屋建瓴的军事思维了。

冬天的中原政权和草原胡人,都是很虚弱的,但因为中原政权的农耕性,抗风险能力更强,所以元气保留的更多。

以强击弱,以有备攻无备,自然战无不胜!这一点在游牧部落获得农业区之前都是无往不利的。

历史上开创这个打法的,是唐朝的李世民和李靖,他们在草原遭遇了三年雪灾后,在冬天突袭东突厥,一举消灭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虽然现在的匈奴、屠各胡没有遭遇三年雪灾,但这几年的冬天确实越来越冷了,而且匈奴屠各远不能和占据了整个草原的东突厥比较,这么一折算其实也差不多了。

战前的庙算,董璜的胜率已经有八成了,除非于夫罗反叛勾结胡人设伏,或者天降陨石,董璜想不出输得可能。

八成胜算还不打?怎么可能啊!

董卓也觉得可以打了,因此拍板决定,“此事全部交给你负责了,务必给我好好长脸!”

“叔父放心,小侄必竭尽全力。”董璜低头行礼,很是认真的回复道。

“嗯”董卓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董璜没有半分倨傲让他更加放心了,“你能如此沉稳是好事,切记骄兵必败,不可骄傲自满。”

“小侄记住了。”

“你预计要打多久?”

“短则一月,长则三个月,必定平定并州。”

“兵员和粮草后勤方面,你有什么想法?”

既然董璜有信心,董卓自然也就猜到了董璜一定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要知道即便是中原地区,冬天的物资也确实匮乏,更不用说百废待兴的关中了。

“请叔父吸纳关中世家,任用其子弟为官,如此可解粮草物资的燃眉之急。”

董卓闻言皱眉,半晌才为难道,“有两个问题,一是世家大族大多敌视我,袁绍曹操等人就是前车之鉴,任用他们的子弟,我不放心。”

“二是,西凉旧部未被封赏已经心生不满,若是再吸纳关中世家子弟,恐怕会让他们更加不忿,如此恐失军心啊!”

董卓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对于董璜来说还真不是事。

当下他向董卓解释道,“叔父宽心,关中世家和袁绍之流不可混为一谈,关中也属关西,和咱们凉州一样,也是被关东世家排挤打压的对象。”

“他们纵然不和我们一条心,也绝对不会和关东世家一条心。归根到底迁都到长安后,得利的也有他们。能翻身做主人,又怎么愿意回去做狗呢?”

“何况,叔父完全可以将有影响力的大族子弟派往并州任职,他们的家族则留在关中,如此一来必然不敢异动。”

董卓点了点头,示意董璜继续说下去。

“至于西凉旧部的不满,就更加简单了,乱世最不缺的就是战争,我凉州儿郎从不畏惧战争,功名利禄完全可以从战场上取,得个爵位传家,这不比出任太守、将军来的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董璜带着贾诩拜访了董卓,从地缘方面强调了并州的重要性,表示北方统一的关键就在于并州。

董卓听的啧啧称奇,受制于时代的限制,董卓一直觉得并州又穷人又少,根本不是什么好地方,怎么到了董璜的嘴里就是霸业之基了呢?

要不是董卓无比信任董璜的军事眼光,董璜又举出了晋国依靠表里山河的地利,西迫秦国、东制齐国、南御荆楚、北拓戎狄做了百年霸主的例子,董卓还真不会同意。

当董璜说完后,董卓陷入了沉思,“元伯,你说的话我是相信的,但是现在确实没有钱粮和兵员来支持大战啊!不如缓一缓?”

“叔父,恕我直言,此事不能缓!”

“为何?”董卓饶有兴致的询问起来。

“草原的胡人部落逐水草而居,冬天草木枯萎、牛羊马匹难以找到足够的草料,胡人不能迁徙,往往固定一处,失去了闪转腾挪的空间,胡人最强的机动性已经丧失,这是其一。”

“其二,此前从未有过冬日发兵征讨胡人的先例,胡人必然无备。”

“其三,胡人冬日粮食物资紧缺,我听于夫罗所言,不少男子一日都只能吃一餐,体魄已经不足。”

“其四,冬季不止胡人无备,关东诸侯也无法行动,纵使探查到我军行动,他们也没有办法干涉。”

“而这些条件都是在冬天才具备的,因此大汉要是想北伐草原,最好的选择就是冬天。再加上于夫罗兄弟的尽心帮助,敌军虚实我等尽知,当速图之,迟则生变!”

董璜说完后一脸坦诚的看向董卓,等待着董卓的表达。

董卓则是愣愣的看向董璜,眼中神色复杂,有欣慰也有羡慕,更有说不出的失落,“元伯,我不及你啊!”

董璜一愣,看到董卓那落寞的表情也不好受,“叔父,我……”

董卓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满脸高兴的道,“我家的千里驹已经彻底长成了啊!”

“田晏、夏育这些人给你提鞋都不配,凉州三明也比不上你啊!”

听到叔父如此夸赞自己,董璜都不好意思了,有这么夸张吗?

董卓作为和异族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将,再清楚不过董璜这短短几句话中所蕴含的高屋建瓴的军事思维了。

冬天的中原政权和草原胡人,都是很虚弱的,但因为中原政权的农耕性,抗风险能力更强,所以元气保留的更多。

以强击弱,以有备攻无备,自然战无不胜!这一点在游牧部落获得农业区之前都是无往不利的。

历史上开创这个打法的,是唐朝的李世民和李靖,他们在草原遭遇了三年雪灾后,在冬天突袭东突厥,一举消灭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虽然现在的匈奴、屠各胡没有遭遇三年雪灾,但这几年的冬天确实越来越冷了,而且匈奴屠各远不能和占据了整个草原的东突厥比较,这么一折算其实也差不多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